12月13日上午,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字學專家學者40余人齊聚山西侯馬,就“侯馬盟書”考古、古文字的回顧與展望、侯馬盟書書法研究等內容,舉辦專題研討會議,并開展盟書書法藝術展、侯馬盟書原版圖片展、盟書書法藝術和古文字輔導講座等一系列侯馬盟書文化活動。這是今年“晉都文化旅游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是2018全省旅發大會活動的收官之作。
本次活動由中國古文字研究會和中共臨汾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共侯馬市委,侯馬市人民政府承辦。中共臨汾市委委員、臨汾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潘海燕,臨汾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郭景旭,河北文物研究所研究員 、侯馬盟書研究會會長張守中,中共侯馬市委書記王煦杰,侯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清江,侯馬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市委辦公室主任盧正中,侯馬市人大副主任白愛華等領導出席了活動開幕式。
侯馬古稱“新田”,是春秋時期“五霸”之一晉國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悠久燦爛的新田文明史為侯馬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1965年12月發現的侯馬盟書作為記錄和反映當時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等諸多方面歷史的承載,是晉文化的精髓,代表著侯馬的文化形象。1995年10月,侯馬盟書以其巨大的歷史價值和意義,被評為建國以來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從2018年12月9日起,在央視綜藝頻道開播的《國家寶藏》第二季,全國入圍的二十七件國寶集體亮相,“侯馬盟書”位列其中,彰顯了“侯馬盟書”擁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侯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盟書文化發展,2014年6月14日成立了侯馬盟書文化研究會,2015年在侯馬盟書發現50周年之時,又舉辦了學術研討會、全國盟書書法作品展、古文字書法藝術講座等系列活動,通過研究、繼承、宣揚、傳承盟書文化,彰顯了新田古都的特有魅力,提升了侯馬城市的文化實力。
王煦杰代表中共侯馬市委、侯馬市人民政府和全市人民,向為本次研討會付出辛勤努力的中國古文字研究會和遠道而來的專家表示熱烈的歡迎。他說,侯馬全市上下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穩步有序實施“產業集聚、城鄉共建、文化崛起、環境提升、民生改善”五大興市戰略,逐步實現“綠色、宜居、開放、文明”的奮斗目標。我們將一如既往的尊重、運用好專家學者們的研討成果,繼續打造好盟書文化品牌,讓侯馬盟書文化深入人心,響徹山西、響徹世界。
馮勝君在致辭中說,生平第一次來到山西,來到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內心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朝圣心情。山西侯馬,歷史上作為晉國的主要都邑,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從事古文字研究的學者心目中,侯馬的地位尤為特殊。侯馬盟書作為目前發現最早的大批量手寫文字材料,是古文字研究領域一批非常重要的文字材料。侯馬盟書自出土以來,研究者頗多,取得了十分豐碩的研究成果。我們這次學術研討會,一定會把侯馬盟書的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潘海燕在開幕式講話中指出,五千年文化看山西,文明之根在臨汾!臨汾是三晉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古都新田,古驛侯馬,歷史悠久,人文厚重?!昂铖R盟書”是建國以來中國十項重大考古成果之一,是國寶級文物?!爸茈m舊邦,其命維新”,歷史文化研究的意義在與傳承和創新。我們齊聚一堂,舉辦學術研討會,就是要從古文字學及書法藝術的角度對侯馬盟書進行研究探討,萃取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希望大家暢所欲言,發表真知灼見,提出寶貴建議。希望侯馬市委、市政府,以此次研討會為新的起點,進一步加大對侯馬盟書古文字、晉文化的挖掘研究力度,推動以侯馬盟書為精髓的晉文化研究工作結出累累碩果。
本次侯馬盟書文化活動為期3天,共有4項內容。
一是12月13日舉辦的“侯馬盟書古文字暨書法藝術”學術研討會。由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牽頭,在全國范圍內征集學術論文并組織相關專家學者40余人,就侯馬盟書考古、古文字的回顧與展望、侯馬盟書書法研究、古文字書法及其演變、侯馬盟書與楚簡帛文字書法比較、侯馬盟書在書法史中的地位與作用、侯馬盟書古文字研究等展開專題研討,部分優秀論文將在《書法研究》及《書法》雜志進行發表,并結集出版。
二是12月14日侯馬市體育館舉辦的“晉邦之盟”侯馬盟書書法藝術百幅作品征集展。在全國范圍內征集侯馬盟書以及與盟書相關的古文字書法作品,篩選出百幅盟書及相關作品,舉辦書法作品展覽。部分優秀作品將在《書法》、《中國書法》和《書法報》等書法刊物上發表,所有作品將結集出版。
三是14日在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舉辦“春秋筆意,晉國風范”侯馬盟書原版圖片展。侯馬盟書共出土1000余件,本次文化活動精心篩選出100幅原版照片,舉辦盟書原版圖片展。
四是12月15日舉辦盟書書法藝術和古文字輔導講座。邀請侯馬盟書文化研究會會長、河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守中講授侯馬盟書的發掘過程及其書法藝術;邀請古文字學家講授中國文字的起源以及侯馬盟書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常務秘書長、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馮勝君,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出土文獻研究室主任、著名書法家、研究員劉少剛,中國文字學會秘書長、安徽大學漢語言文字研究所所長、教授徐在國,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胡平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春龍出席開幕式。
本次大會由華文速記全程提供速記服務